当前位置:出彩报业

大河云成功举办上线后首场慢直播
时间:2021-06-17 作者:柯杨 编辑:张景旭

  在集团整体推进转型、融媒探索如火如荼的背景下,2021年高考报道也呈现不一样的面貌。6月7日、8日,在大河云融媒体生产机制指挥协调下,河南日报联合顶端新闻、大河网、河南商报进行了一场马拉松现场直播,河南省教育厅助力转发,每天直播10个小时,全程记录高考故事。两天时间里,各直播平台累计观看人数超过326万人次,集团第一次以慢直播——这种新的直播形态进行报道,就取得了圆满成功。

  慢直播耗时长,没有主播主导、背景音乐,对这种形式,大家看法两极分化,有人认为索然无味、浪费时间,有人则喜欢到沉迷地步,把它视为沉浸式感受的“利器”。我们在实践中发现,对于高考这种社会广泛关注的特定事件,通过慢直播给予持续关注,不仅为本届考生和家长,也为社会大众提供了观察、发言、互动的空间,这是主流媒体职责的彰显与体现;与此同时,直播涉及多个工种,我们的记者、编辑、技术人员在磨合中学习、体会怎样设计流程、怎样分发报道,有力推动了采编人员往移动端的转型。

  创新报道形式。慢直播能带给人们身临其境般的真实感与沉浸感,为受众在信息爆炸的“快”时代,提供一个静下心来自主观察与思考的空间。

  7日上午语文考试结束后,立即在直播间迎来一波关于作文的讨论热潮。网友们纷纷发表对作文主题、难易、考点的观点,观看人数猛增。

  慢直播有时也会遭遇小惊喜。考试过程中,河南考生、时代少年团队长马嘉祺的粉丝后援团也进入了直播间。“马嘉祺,高考加油”“祝全体高三学子金榜题名”……粉丝们纷纷喊话,向偶像刷屏表白的同时,也给广大考生送去祝福。

  彰显媒体职责。慢直播具有“只要你想看,我一直都在”的陪伴感,一定程度上满足了受众在获取必要信息之外的情感需求。

  高考某种程度上称得上“全民记忆”,身处其中的应届考生和家长自然百感交集,参与过高考的人也都有话可说,这场直播就是给大家提供一个互动平台,以便网友能随时随地进行“围观”、交流发言。

  20个小时的直播里,很多人静静守候、默默祝福。一位河南网友留言,自己在杭州出差回不来,女儿在河南省实验中学参加高考,她一直在直播间默默观看,为女儿加油打气。

  锤炼磨合队伍。这次慢直播能取得成功,归根结底在于集团融媒体生产机制的建立。在集团领导指挥协调下,河南日报、顶端新闻、大河网、河南商报通力协作,分别做好策划创意、沟通联络、技术保障、分发推送等工作。

  慢直播绝不意味镜头一架就完事。三位年轻记者冯军福、师喆、李倩顶着38度的高温,在考点外采访拍摄暖心瞬间和感人故事,在河南日报官方微博和微信视频号上滚动播报,“烈日下护航高考”“来吧,抱一个!”“考试结束最想吃妈妈做的饭”等小视频点赞量过两千,微博话题“2021高考慢直播”阅读量达671.4万,取得了很好的传播效果。小年轻们下场一尝试,从融入整个流程到为移动端生产内容,学到了很多东西,直喊参与慢直播,为他们提供了非常好的锻炼成长机会。

  慢直播专门成立了两个微信群,记者把素材发到群里,河南日报全媒体编辑部和顶端新闻音视频部接单编辑发布,编辑们精心打扮、确保时效,承担了大量幕后工作。

  大河网技术团队几经考虑,把摄像头架在考点对面的三层楼上,直播前多次调试,确保镜头清晰、流畅无卡,并为各平台提供拉流码等服务,技术人员全程蹲守,付出了辛苦努力。

  回看这场慢直播,不失为一种有益的探索与尝试,但也不无遗憾,比如缺乏摄影人员加入,素材拍摄质量不够高精等。好在我们的探索已经起步,相信必定会有更加精彩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