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出彩报业

集团青年理论学习小组赴民权调研实践
时间:2021-09-27 作者:赵涵清/文 刘梦珂/图 编辑:张景旭

  为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年轻干部提高“七种能力”的要求,持续推动青年干部党史学习教育走深走实,发动广大青年在集团发展新征程上建功立业,实现集团青年员工理论学习提升与实践相结合,集团机关党委(团委)推出青年理论学习调研实践活动。

  赴民权调研是调研实践系列活动的第一站,初秋时节,微凉浅入,豫东民权薄雾袅袅、阡陌相交。9月24日,河南日报报业集团各青年理论小组组长、团支部(总支)书记与青年代表一行40余人,先后来到民权双塔镇秣坡村、民权林场,调研民权第一个党支部的建立过程与民权绿色生态发展理念,学习吴芝圃等老一辈革命者的奋斗精神和三代造林人艰苦奋斗、甘于奉献、忠于使命的“塞罕坝精神”。

  民权县双塔镇秣坡村是民权县第一个党支部诞生地。漫步于秣坡村的乡间小路,嗅着丰收的喜悦,曲径通幽处,一座座带着红色“记忆”的建筑显得格外抢眼。秣坡村广场上两个巨大的党徽、五星红旗的雕塑,还有老屋、老街和老树,都在向世人传唱着80多年前那段红色壮歌。

  中午时分,伴随着淅淅沥沥的小雨,集团青年理论学习小组到达河南“塞罕坝”的民权林场。曾经这里“大风起、飞沙舞,一年四季都吃土,狂风掀起茅屋顶,沙湮田垄禾苗枯”;如今,树木错落有致,一排排刺槐、杨树、榆树一望无际……1953年至今的近70年时间里,三代造林人在盐碱遍地、寸草不生的沙荒上,培育了6.9万亩的平原林海,建起了西起民权县程庄镇申集、东至城关镇甘庄村的商丘民权林场申甘林带,成为黄河故道上的“绿色长城”。

  在随后召开的座谈会上,三代造林人代表康心玉、翟鲁民、李传启向青年理论小组成员们讲述了半个多世纪以来,他们凭借“不破楼兰终不还”的干劲儿、“绿了荒原白了头”的坚守和“功成不必在我”的信念铸成了这片“绿洲”的故事。现年88岁的康心玉老人是民权林场的第一代造林人,他讲到林场最艰难的时候,一句“我们宁可不要工资,也不能砍树卖钱”的誓言让大家纷纷肃然。

  小故事反映出大时代。一天的学习让人受益匪浅,革命先辈与林场建设者们奋斗故事与创业精神,冲击着青年的心:在恶劣的生存环境下,正因为他们如此笃定信念,执着坚守,才能创造奇迹!青年理论小组成员们深刻感受到“坚守”二字的含义。成员们纷纷表示,要把“艰苦奋斗、甘于奉献、忠于使命”的“塞罕坝精神”带到工作中去,带到更多青年同志中去,谱写报业青年自己的创业史与奋斗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