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出彩报业

仰韶文化发现暨中国现代考古学诞生百年系列报道圆满收官
时间:2021-11-03 作者:河南日报文旅新闻部仰韶文化百年项目组 编辑:张景旭

  1921年10月中国田野考古的第一步于始于河南渑池县仰韶村。仰韶遗址的发掘,标志着中国现代考古学的诞生。到2021年,中国现代考古学已走过了100年的历程。

  为了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9.28”讲话精神,全面梳理、宣传、报道河南百年考古历程与成就,为中国现代考古学百年诞辰纪念大会营造良好的舆论环境,河南日报文旅新闻部依靠雄厚的文博考古线口资源,从3月份起就开始精心准备,从纸端到指端,围绕“河南考古百年”“中国考古百年”这一主题,精准发力、持续作战,以4月份“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报道为发端,到7月份与省考古学会、省文物考古研究院共同主办“河南考古百年”百大考古发现等系列评选,再到揭榜挂帅成立“河南日报报业集团仰韶文化项目组”,精心策划、生产了一批传统新闻作品和一批融媒产品,让仰韶文化、河南考古持续成舆论场上的热点。尤其是一系列融媒体产品和重磅报道、创意版面,在10月17日仰韶文化发现一百周年暨中国现代考古学诞生一百周年纪念大会期间有序推出,实现了线上产品全网热搜,线下报道重磅有力,累计收获了全网1.7亿+的阅读量,省委宣传部新闻阅评给予专期阅评。为树立河南文化大省、考古强省的形象作出了贡献。

  回首这几个月,其间历经大水、疫情,过程确实坚苦,但收获也是满满当当。我们感觉到,硬核内容、创意表达,传播优先、步步为营,才能在全国媒体同题比拼中敢于亮剑、率先出圈。

  硬核内容深入挖掘

  文物火、考古热。近两年来,随着国人文化自信心的提升,“考古”这一冷门学科逐渐变成显学。文旅新闻部有雄厚的文博线口资源,我们敏锐地抓住“仰韶文化百年”“中国考古百年”这一时机,从年初开始就与河南省文物局、文物考古学会、文物考古研究院密切联系,主动策划与省文物考古学会、省文物考古研究院联合主办“河南省纪念仰韶文化发现100周年和中国现代考古学百年系列活动(下称河南考古百年系列活动)”。该系列活动7月份启动,包括“河南考古百年百大考古项目”评选活动、“河南重要考古报告”评选、“河南六大考古报告经典”等活动,同时特别策划“考古百年中原行”、“考古爱好者走进考古工地”公众考古活动。

  9月22日,“河南考古百年百大考古项目”“河南考古百年50部重要考古报告”评选、“河南六大考古报告经典”评选揭晓,并在河南日报报业集团举行了揭晓仪式。该活动的启动、揭晓仪式除了在河南日报纸媒呈现外,还通过河南日报客户端、微博、微信等新媒体平台进行了广泛传播。其间,我们把最具传播力、最具硬核实力的内容,在微博设置了话题。比如#河南考古成果凡尔赛##河南考古太牛了##河南考古项目哪些能入选全国百大##河南发现五千年前象牙手镯#等,纷纷登上同城热搜榜,#河南发现3万年前现代人头骨##河南发现世界上最古老的铸币厂#等还登上全国热搜大榜。

  深挖仰韶文化内涵。自9月4日起,文旅新闻部在河南日报客户端推出“仰韶文化揭秘”专栏,对共计推出15篇报道,仰韶文化的分期、发展、遗址内涵与其他文化的交融进行详细解读。分别为《仰韶文化十大贡献》《文明起源的“中原模式”》《仰韶文化是华夏文明的根基》《仰韶村遗址发现过什么》《郑州地区在仰韶时代什么样》《庙底沟遗址“花开中国”》《北冥有鱼与庙底沟彩陶》《半坡遗址彩陶部落》《仰韶文化中期的生活什么模样》《5000年前蓝田人开始烧砖治玉》《山西仰韶一路向北》《从仰韶村到西阴村》《桃园里的五边形“豪宅”》《小米养活大仰韶人》《彩陶艺术是信仰飘扬的旗帜》。这组文章,对于全面深入系列地解读仰韶文化,普及宣传仰韶文化,起了十分重要的作用。也极大助力了对“老家河南”文化内涵的深度发掘。被光明网、头条号、腾讯网、凤凰网等一一转载,全网阅读量突破百万。

  今年6月,为了加快集团融媒发展,在编委会的领导下,文旅新闻部主任陈茁揭榜挂帅,聚合河南日报、大河报、顶端新闻6名文化记者,正式成立“河南日报报业集团仰韶文化百年项目组”。项目组6人在集团各媒体中,都有文博线口跑线记者的经历,对文博行业熟悉,对中原文化有感情、有见解。大家一致认为,为这次双“百年”纪念活动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为河南文化强省建设提供强大的舆论支撑,是河南日报报业集团义不容辞的责任,是文化记者们义不容辞的责任。

  项目组成立后,大家拧成一股绳,一次次集体采风,去仰韶村遗址、大河村遗址、河南博物院、文物考古工地实地采访,积累素材。什么是仰韶文化的精髓?哪里有考古百年的印记?如何用通俗易懂又利于传播的语言文字、影像图片解读百年大事记?提问题,翻资料,记不清经历多少次头脑风暴,9月初,一份凝聚大家心血,凸显中原文化厚重、凸显仰韶文化亮点、凸显百年考古辉煌成就,长达25页的文案正式定稿。

  创意表达全景呈现

  进入全媒体时代,新闻客户端、微博、微信、抖音、快手等成为新的媒体平台,动漫、H5、短视频、直播等越来越多的内容产品形式成为传播的主流。对于传统媒体人来说,从纸上思维向影像思维的转变是一条痛并快乐的探索之路。让一个个文案从纸上的表述变成实实在在的产品,并非易事。

  熬过多少个夜晚、焦虑过多少个白天,咨询过多少微博大V、B站UP主、微信大号经营者,我们反复推敲每种表达方式的调性,最终敲定几款融媒产品的形态。《穿越5000年做个仰韶人》以H5答题小游戏推出;《河南土,不土》以条漫微信的样式推送;《一个叫“考古队”的人》风格为RapMV,并邀请河南年青考古队员参与演唱;而原创MV《寻找》从最初的游戏、大片确定为“致敬中国考古百年”的混剪视频作品,主打以情动人。此外,集团今日消费团队创作的《仰韶玫瑰花开中国》也加入进来,为整套产品增添了新的品类。

  中秋假期后,我们倒排工期,抓紧生产,“十一”长假期间全部加班加点,反复修改、确认,确保了所有产品如期完工。

  10月13日,第一款产品《穿越5000年做个仰韶人》H5互动答题小游戏上线,从仰韶人吃穿住行入手,向大众普及仰韶文化。答题程序还叠加了游戏内容、抽奖内容,让大家在轻松愉快中了解了什么是仰韶文化。

  10月14日,条漫微信《河南土,不土》在河南日报微信公众号首发,集团微信共推。插画中的小彩陶憨态可掬,用地道的河南话为“仰韶文化”“中原文化”代言,让受众耳目一新。

  10月15日,大片级质感的视频《仰韶玫瑰花开中国》在河南日报视频号、抖音率先推出,并通过集团新媒体矩阵全网推送,让网友惊叹不已。

  10月16日,以河南考古队员为主力的MV《一个叫“考古队”的人》上线,这是全网推出的唯一一个以青年考古队员为主角的新媒体作品,以年青人喜欢的说唱方式,引发全网对考古事业的关注。

  10月17日,以纪念百年考古为主题的原创MV《寻找》上线,深情地演唱、匠心独具地剪辑,真实地反映了中国考古百年的奋斗历程,展现了考古人青灯黄卷,不悔初心的执着精神,深深打动了网友。

  与融媒产品推送的同时,10月13日起,文旅新闻部还在河南日报连续推了《文明绽放大河华章——河南百年考古实证中华文明一脉相承》《勾勒华夏文明发展历程实证中原文化核心地位》《考古星空他们是闪亮的星——致敬河南百年考古先行者》《考古报告:历久弥新的文化典籍》等8个整版,对河南百年考古历程、考古成就、考古先驱、考古科研成果进行了详细的报道、图解,手绘连版的创新形式引起全国同行的关注,纷纷点赞。

  大会开幕当天,河南日报重磅推出5000字述评《文明之光生生不息——写在仰韶文化发现暨中国现代考古学诞生100周年纪念大会开幕之际》。文章以百年前的仰韶村遗址发掘为发端,回顾中国考古、河南考古走过的不平凡的奋斗之路,描画了一代代考古人为寻找和构建中华文明发展谱系作出巨大的贡献,反映了考古文物事业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进一步擦亮文化底色,坚定全社会的文化自信。

  线上与线下,“指端+纸端”,丰富多彩的产品和报道从会前预热直到大会开幕当天达到高潮,有力地宣传了河南文化大省的形象,为大会召开营造了良好氛围,全面展示了集团向媒体融合进军的风采。

  步步为营破圈传播

  “再好的产品,无传播等于零。”我们在项目创意之初,就十分注重传播理念,根据微信、视频号、抖音、快手、B站等各个平台风格不同,在制作产品过程中就事先考虑平台受众而设计故事内容、表达方式、插画风格、音乐语言等。

  经过半年多磨合,我们在产品传播过程中上有了一些探索,总结出一些打法,并运用到此次“双百”纪念大会报道中。

  一是提前设置微博话题和内容。仰韶百年这一大事件,势必是全国媒体关注的焦点,如何在同题作文中破圈?是我们一直思索的问题。几次碰撞后,文旅新闻部制定详细的新媒体传播计划和时间表,并打出了“总话题走量、分话题上榜”的组合拳。具体做法是,从10月13日至10月19日一周内,我们设置#仰韶文化百年现代考古百年#总话题,每一天再根据推出的产品,提前设置好分话题和话题补充内容。

  10月13日,河南日报正式启动仰韶文化百年中国考古百年的新媒体传播。由于涉及将河南日报重磅推出5个版的河南考古百年评选内容拆条,以及《穿越5000年做个仰韶人》H5答题小游戏上线传播,10月12日至13日,我们吃住在办公室,连夜把要发的微博话题和内容全部准备完毕。

  在10月13日上午,活动总话题#仰韶文化百年现代考古百年#以及分话题#河南考古院长凡尔赛##一次看尽河南考古百年辉煌#,掀起了仰韶文化网上宣传的第一轮高潮,相继登上同城热搜。下午五时,是人们下班之际,也是传播高峰期,我们同时在微博、客户端推出《穿越5000年做个仰韶人》H5答题小游戏,再次引发网上传播,话题#穿越5000年做个仰韶人#再登热搜榜。截至目前,#仰韶文化百年现代考古百年#话题阅读量将近千万,《穿越5000年做个仰韶人》H5答题小游戏则吸引了13万余人次参与互动。

  接下来的几天,这样的打法依然十分有效。前一天设置话题,写好内容,第二天配合产品有序推送,使河南日报报业集团的融媒产品天天有亮点,日日上热搜。最终,我们实现了“总话题有量,分话题上榜”的目标。总阅读量达1.6亿+,两个话题进入全国大热榜,四个话题进入同城榜前十。

  此外,我们十分注意与行业大V建立有效的联动。每一次推出话题,我们都主动与@河南考古、@考古小队长、@考古观察猿、@考古de叔叔、@河南博物院等行业大V进行互动,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二是逢大事要有大格局、大视野。仰韶文化百年、中国考古百年,在这样重要的历史性时刻,我们不管是传统纸媒报道,还是新媒体传播都没有局限于河南,而是放眼全国,宏大叙事。

  此外,在新媒体传播上,更进一步地考虑了如何引发受众的情感共鸣,让大家有一个表达情感的出口,为此,在10月17日仰韶文化发现百年暨中国现代考古学诞生100周年纪念大会召开这一天,文旅新闻部设置了微博话题#致敬中国考古百年#,有情怀、有气势。

  更振奋人心的是,习近平总书记在仰韶文化发现和中国现代考古学诞生100周年之际发来的贺信,令全国考古工作者深受鼓舞。在这一背景下,#致敬中国考古百年#这个话题也迎来了“天时地利人和”,登上全国大热搜榜并置顶24小时,目前这个话题阅读量达到1.3亿+。

  值得一提的是,MV《寻找》真实地反映了中国考古百年的奋斗历程,展现了考古人不悔初心的执着精神,深深打动了网友,人民日报、共青团中央以及50余家全国媒体官方微博转发,考古、历史大V也纷纷跟进,视频播放量超过240万+。

  当天,河南日报一版刊发重磅述评《文明之光生生不息》。文章立意高远,以百年前的仰韶村遗址发掘为发端,回顾中国考古、河南考古走过的不平凡的奋斗之路,描画了一代代考古人为寻找和构建中华文明发展谱系作出巨大的贡献。好文章必须打破传统的纸上传播方式,我们在稿件发表当天,将其作为丰富#致敬中国考古百年#话题的内容,在微博上推出,引发了高度关注,单条微博阅读量为209万,文章阅读量达到91万+。此外,这篇文章在客户端发出后,阅读量19万+,加上微信公众号推送,累计总量达到110万+。

  作为文化记者,能够遇上仰韶文化发现百年、中国现代考古学百年这样具有重大纪念意义的文化事件,何其有幸;作为项目组成员,能有机会为集团融媒发展贡献一份力量,何其有幸。融媒时代,躬身入局才能收获经验,未来的路,探索依然在路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