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河南日报报业集团有限公司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进一步完善坚持正确导向、履行社会责任的生产经营机制,在生产经营活动中大力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以下简称“三个文化”),探索有效履行社会责任的着力点,维护和增进社会利益,坚持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努力实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统一。
一、企业基本情况
2004年,根据中央关于文化体制改革的部署,在坚守新闻宣传主阵地的同时,河南日报报业集团注册成立河南日报报业(集团)有限公司,2010年更名为河南日报报业集团有限公司,注册资本10亿元,省财政厅代表省政府履行出资人职责。2020年,省委、省政府研究批准了《河南日报报业集团深化体制改革方案》,明确集团公司按照省管重要骨干文化企业管理,报业集团与集团公司一体运营、一体核算,初步建立了新型事企关系。
集团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宣传思想工作、媒体融合发展和国资国企改革的重要论述,全面贯彻中央和省委有关决策部署,坚持党管媒体、导向正确,坚持移动优先、视频优先,坚持深度融合、一体发展,推动媒体融合向纵深发展,建设现代传播体系;坚持聚焦主业、做强做大,坚持集群管理、协同发展,坚持制度优先、规范治理,推动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建设现代文化领军企业。现代传播体系是集团建设现代文化领军企业的核心竞争力,现代文化领军企业是打造现代传播体系的物质基础和战略支撑。
集团公司深入推动媒体融合发展,构建以河南日报、“学习强国”河南平台、顶端客户端为主体,大河网和系列报刊为支撑,高铁地铁等户外媒体为延伸的全媒体生态链,拥有各类新媒体端口500多个,承建运维省内外政务互联网产品300多个,覆盖用户超过3亿人次,初步建成国内最具“四全”媒体形态的现代传播体系。
大河云融媒机制和顶端新闻先后上线,使集团从“一纸风行”到“向云而生”。“一朵云”“一个端”的双层架构、双向赋能,建立了集团公司层面的统一指挥调度体系,重塑了集团内容生产生态,进一步探索了省级党媒集团推进媒体深度融合的路径。积极发挥大河云在重塑纸媒生产方式、生产流程方面的作用,“编委管总、媒体主建、融合主战,平时即战时、战时即平时”机制和理念,在实践中显现重要成效。
集团公司积极推动文化与传媒、文化与创意、文化与科技融合发展,壮大文化产业,反哺新闻宣传事业,促进媒体深度融合,布局数字经济、文化创意、文化旅游、文化教育、文化投资、文化地产等六大产业集群,拥有二级经营单位31家,其中大河网络传媒集团有限公司为省管骨干文化企业,河南开封科技传媒学院为集团全资非营利性民办本科高校。集团公司资产总额达到97亿元,综合经营实力长期稳居全国省级党报集团前列。擦亮“忠诚、奋斗、创新、争先”的报业精神,丰富文化生活,培育文明新风,连续7年保持“全国文明单位”称号。
二、坚持正确导向、履行社会责任的制度安排和主要成效
(一)坚持完善履行社会责任的生产经营机制
突出党建引领。集团公司把党组织内嵌到公司治理结构中,把党建工作写入公司章程,建立起党组织前置研究讨论为根本要求的议事决策机制和党建工作责任制为主体的党建工作机制,充分发挥党委的领导作用和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充分保障党对舆论导向、重大宣传报道的全面领导。
优化治理结构。集团公司科学合理设置内部组织结构,集团公司党委书记兼任董事长,切实履行内容导向管理第一责任人职责。党委、董事会、经理层依据各自分工,讨论决定涉及内容导向管理的重大事项、企业运营与发展的重大决策、重要人事任免、重大项目安排和大额度资金使用等事项。集团建立完善编辑委员会,总编辑兼任集团公司党委委员、副董事长,强化总编辑内容把关岗位的职责,对涉及内容导向问题的事项,具有否决权。同时,编委会明确“编委管总、媒体主建、融合主战,战时就是平时、平时就是战时”的运营理念,不断优化机制流程,推动由“相加”到“相融”,坚持以技术为内容生产“赋能”,让内容与形式同频共振,努力实现宣传效果的最大化和最优化,积极抢占媒体融合发展的制高点。
完善激励机制。为推动集团优质资源、关键要素向内容导向创作倾斜,向顶端新闻聚集,主力军全面挺进主战场,集团党委、编委会专门设立“总编辑-顶端传播奖”,每年拿出总计100万元文创奖金,对现象级融媒策划和精品力作给予重奖。在收入分配和年度考核中,对河南日报等涉及内容创作的部门和岗位,实行以社会效益考核为主,收入分配和奖励也适当向其倾斜。河南报业网络中心牵头落实网络安全保障工作机制,做好舆情应急服务和技术安全保障。
(二)持续发挥党报集团在重大主题中的主力军作用
2021年,集团聚焦建党百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省第十一次党代会等重大主题,精心策划、持续发力,主力军排头兵作用得到进一步发挥。
突显举旗定向。河南日报出版的“牢记嘱托,沿着总书记指引的方向前进”系列特刊,“回声嘹亮”“愈奋斗愈出彩”等重点专栏,《京豫合作一渠牵》《共产党守的是人民的心》等重磅述评,以及近200篇相关报道,浓墨重彩做好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河南重大报道,多角度呈现总书记到过的地方、见过的人、关心的事,系统回顾我省群众牢记总书记嘱托、沿着总书记指引的方向,奋力走好新时代出彩之路的历程。大河报、河南日报农村版、河南法制报、河南商报、大河网等,以“温暖的回响”等主题宣传为抓手,推出近千篇稿件,展现我省落实嘱托的火热实践。中央政治局领导同志对河南日报关于总书记视察河南的重大报道给予充分肯定。
(2021年5月14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南阳主持召开推进南水北调后续工程高质量发展座谈会,当日《河南日报》一版刊发文章《京豫合作一渠牵》,回顾丹江水汤汤北送、京豫协作项目紧锣密鼓的动人旋律)
主题策划有“颜值”更有“言值”。在“百年大党恰是风华正茂”大栏题下,连续推出“探寻百年风华背后的数字密码”七一系列特刊,“致敬”“赶考”两个海报式、极简风头版,打破常规、锐意创新,受到业内业外广泛好评。推出“慧眼看河南,县域经济何以成高原”“总编有约”等系列全媒体报道,全方位、多角度、深层次展现全省上下贯彻落实全会精神的生动实践,推动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深入基层、深入人心。
热点引导有速度有深度。聚焦“两个确保”“十大战略”,推出《学习》理论特刊,对省第十一次党代会精神进行全面系统解读。发挥评论在重大报道中的引领作用,围绕重大主题宣传,利用社论、“中原观察”“今豫言”“豫论场”等不同载体,道真情、论真理、见真效,做强评论的思想高度、理论深度和传播广度。在防汛救灾报道上,集团各媒体推出的许多新媒体报道,真实展现基层党员干部奋战一线的场景。在抗疫报道中,积极抢占网络舆论主阵地,制作金图解报道省委省政府重要决策、与职能部门合作推出“灾后防护健康课”、“战‘疫’宝典”系列海报等产品,助力科学防疫,推出一大批融媒产品报道防疫故事。
(三)广泛开展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宣传教育
为推进全省党史学习教育的不断深入,营造建党100周年舆论氛围,集团主动作为,“报网端微屏”全媒发力,通过系列报道、特色专栏、特别策划等,推出一批特色独具、亮点突出的重点报道。
理论评论有锐度。河南日报推出的评论员文章《学好百年党史,矢志不渝奋斗》《赓续共产党人精神血脉》《把学习成效写在中原大地上》,站位高远,立意深刻,有效助力广大党员干部群众进一步加深对党史学习教育的认识。“今豫言”栏目推出的《春光正好“读书”时》《“制胜密码”驻心间》《蓄势于关键,赋能于出彩》,小言论厘清大主题,在关键时间节点彰显了党报言论的力度和深度。此外,河南日报理论版每期均开设“奋斗百年路启航新征程——学党史、悟思想、办实事、开新局”专栏,确保稿件不断线。
融媒策划有看点。河南日报、顶端客户端推出的“红色宝藏,馆长来荐”系列融媒体报道《胜利的表》《将军的情书》等成为“爆款”,引发社会广泛关注。“精神高地青年说”组织青年实地探访各个精神高地,通过现场式、互动式学习,让更多青年在今昔对比中感悟先辈革命初心,激发年轻一代的爱国爱党之情。跨省联动,推出“庆祝建党100周年红色地图连线互访活动,展示各地在党的领导下取得的巨大发展成就,为讲好河南党史故事、推广河南红色形象营造良好舆论氛围,同步推出的#红色地图梦幻联动#微博话题,微博话题阅读量近600万。“学习强国”河南平台“党史微课堂”专题,大河报“重走长征路”活动,财立方“学百年党史,促国企改革”话题,大河网“我想唱歌给党听”活动,河南手机报“致敬100岁”报道等,阅读、收看量数以亿计。今日消费纪录片《民间红人》、豫视频MV《赞歌百年唱给党》等,把镜头对准凡人英雄,营造共庆盛典、齐心向党的热烈氛围。
(四)强劲有力宣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河南日报发挥党报聚民心、暖人心作用,通过日常报道和特色策划,让正能量产生了大流量。
全面展示我省公民道德和文明建设成果。《河南省文明行为促进条例》颁布后,河南日报第一时间推出相关报道,对其进行解读,体现了党报站位;围绕“学雷锋日”,重点关注全省各地志愿服务活动亮点,让志愿服务在全社会深入人心;围绕我省多个地点被列为国家农村移风易俗试点,河南日报对典型案例进行深度报道,为全省推广提供借鉴。
思想政治宣传引发广泛关注。2021年4月2日,河南日报•顶端新闻“记者带你进校园”——庆祝建党100周年系列直播活动走进郑州大学,“郑大思政课老师周荣方讲焦裕禄故事动情落泪”全网形成爆款,获得中宣部专期阅评表扬,中宣部主要领导作出批示,要求打造一批像周荣方这样的网红思政课老师。
全面助力中原文化强省建设。2021年,集团各媒体以“河南考古百年”“中国考古百年”为主题,推出一批精品力作,例如《二里头遗址发现一座高规格夏代墓葬》《“中国第一龙”,你从哪里来》等,回应读者关切,充分展示了河南文化大省、考古强省的形象。围绕“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推出系列报道,对河南30多年的考古工作进行详细回顾梳理、极具文化价值,受到业界好评。
(2021年10月13日,《河南日报》以创意跨版的形式,全景回顾“河南考古百年”百大考古发现项目,雄辩地勾勒华夏文明发展历程,实证中原文化核心地位)
(五)接受巡视审计,增强发展动能
2021年,省委第四巡视组对集团党委开展巡视。集团高度重视巡视组反馈意见,把抓好省委巡视反馈意见整改当作推动高质量发展、解决顽瘴痼疾的重大机遇,建立工作专班,完善调度机制,挂图作战、逐项销号、狠抓督查,确保巡视反馈意见条条有整改、事事有回应、件件有着落。目前,145项整改举措完成率接近90%,得到省委巡视办肯定。
2021年,省委审计委员会办公室、省审计厅派出审计组,对集团主要负责同志履行经济责任情况进行任中审计,同时对集团资产质量和运行风险状况进行专项审计调查。集团高度重视审计工作,成立审计整改工作领导小组,压实责任到人,严肃督办督导,切实做到真改实改。集团将认真贯彻落实省委审计委员会和省审计厅的要求,坚持“根上改、制上破、治上立”,深入破解改革发展难题,不断把整改工作推向深入。
三、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情况
(一)增加弘扬“三个文化”的媒介
集团公司出版了《厚重河南》《河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实录》《英雄不老》《本色河南》等系列丛书,用新闻探寻的视角,从新闻文化的层面,独特观照历史的河南,深度解读河南的历史,大力弘扬焦裕禄精神、红旗渠精神、大别山精神等中原优秀传统文化。集团公司还编辑出版了面向少年儿童的《跟着诗词游河南》《小学生中华传统文化经典诵读》丛书,促使广大小学生更好地了解河南、热爱河南、宣传河南,激发青少年的爱乡之情和为国争光的抱负。
党史教育启动后,河南日报立即推出“奋斗百年路启航新征程”专栏,探访散布在全省各地的红色精神教育基地,追寻信仰伟力;“追寻初心中原印记”专栏带读者重温革命岁月的波澜壮阔,触摸历史时光中难忘的红色记忆。在纪念仰韶文化发现暨中国现代考古学诞生100周年期间,河南日报开设“仰韶文化揭秘”专栏,推出《文明之光生生不息》长篇述评,拍摄《仰韶玫瑰花开中国》短视频等等,采用不同形式、利用不同载体,从不同角度宣传报道了仰韶文化的起源、发现和传承。
(二)拓展弘扬“三个文化”的渠道
集团公司为全省2万余个行政村农家书屋配送图书和音像制品,为全省超过1万余个行政村开通数字农家书屋,为农民群众提供了主题丰富、形式多样的优秀文化产品。农家书屋借助贴近基层、贴近农民的优势,进一步在广大人民群众中宣扬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乡村振兴和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做出了贡献。
(三)支持弘扬“三个文化”的阵地建设
集团公司下属子公司华隆基金管理公司利用管理的古都高服基金,投资2000万元建设洛邑古城,目前已成为河洛文化传承复兴的新亮点、洛阳13朝古都的新名片;利用管理的鹰城基金,投资6000万元建设树雕博物馆,大力促进树雕文化的传承创新,推动了中华民族雕塑艺术的健康发展。
大河传媒投资公司聚集优势资源,成功为红旗渠干部学院定制开发智慧校园系统,全面提升红旗渠干部学院的现代化水平,助力红旗渠干部学院成为党性教育和红色培训领域的标杆,让红旗渠精神在新时代更加发扬光大。
四、坚持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努力实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统一的做法
(一)在公益慈善中发挥党报集团政治责任
为推动公民思想道德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集团充分利用报刊、微信微博、客户端、高铁地铁媒体等优质资源刊登公益广告,内容主要覆盖庆祝建党100周年、抗击疫情、环境保护、文明行为、光盘行动等方面,进一步扩大公益广告的覆盖面和影响力。同时,在省精神文明建设指导委员会办公室指导下,集团公司连续多年承办省级公益广告征集大赛,推出各类优秀公益作品。2021年,集团公司免费刊登公益广告价值约6000万元。
为帮助品学兼优的河南寒门学子圆梦大学,大河报联合河南省慈善总会,自2011年起连续举办大河阳光爱心助学活动,2021年再次资助100名河南籍寒门学子每人5000元,目前累计资助全省3590名寒门学子,该活动被河南省精神文明建设指导委员会评为“优秀志愿服务项目”。河南手机报连续5年组织策划“圆梦行动”项目,2021年“云”助力65名寒门学子圆梦大学。
(二)在疫情灾情中彰显党报集团初心使命
在2021年疫情防控期间,集团公司旗下酒店管理公司在做好全面疫情防控工作、确保员工安全的前提下,迅速组织旗下多家酒店走上街头、走进社区,设置便民服务点20余个,提供早餐和外卖服务,切实履行好政治责任和社会责任。大河速递成立“党员保供突击队”,共发车1619车次,配送物资6376吨;派出211人次参与封控区配送工作,配送小区300多个,配送食品9758件。大河速递同时承担转运全民检测的核酸标本,为郑州市六院等特殊区域配送急需的抗疫医疗物资等任务。
在2021年7月份暴雨灾情期间,酒店管理公司组织各酒店接待滞留市民,提供免费休息场所,传递企业的爱心与温暖;支援荥阳防汛救灾,向荥阳市汜水镇捐赠矿泉水、方便面、火腿肠、特制面包、自制馒头等物资1000余件。大河速递公司紧急开通24小时物资保供救援热线96211,成立“青年志愿者突击队”,免费把急需紧缺的物资运送到前线救援队和受困群众手中。集团公司联合爱心企业为灾区捐赠物资,累计向浚县、卫辉、扶沟、尉氏等重灾区运送物资10万余件,捐赠物资价值550万余元。集团公司联合仲景宛西制药、河南红日康仁堂药业为灾区送去“流动应急智能中药房”,并联合郑州市中医院、周口市中医院深入灾区安置点,把优质中医药服务送到受灾群众身边,深受群众欢迎。
(三)在乡村振兴中体现党报集团责任担当
2021年,组成联合调研组,到集团帮扶村开展调研,实地查看汝州市陵头镇庙湾村幼儿园、山坡养羊项目、香菇大棚产业、漫水桥受灾情况和登封市石道乡赵庄村文化广场建设工地,就集体经济发展、村容村貌建设、乡村振兴工作、党建工作等方面遇到的问题与村两委干部进行了深入细致的交谈。集团推动107个基层党支部与2个对口乡村开展“手拉手”共建活动,实现精准帮扶。例如,2021年以来,集团发动全体干部职工,购买帮扶村40余万元农产品,巩固脱贫攻坚成果。
集团推动媒体宣传、产业经营与乡村振兴相融合,助力登封市石道乡赵庄村集体经济稳步发展。例如,集团在发动干部职工的基础上,借助网络报道宣传优势,帮助销售香菇2万余斤、蒜苗14万余斤、葡萄4000余斤,切实解决了当地农户的燃眉之急,同时联合郑州市财政局、郑州市扶贫办、郑州市供销社开展消费扶贫活动,倡议各单位“以购代捐、以买代帮”,探索移动互联网时代国有电商平台拉动消费扶贫的新模式和新渠道。
集团在助力脱贫攻坚、乡村振兴工作中,始终坚持扶贫和扶志扶智相结合,2021年高考前后,河南日报科教文卫部组织相关教育机构,对集团帮扶村高考生“一对一”指导填报志愿,开设准大学生规划课,同时帮助发起成立教育基金,对优秀学子进行表彰奖励,倡导勤学之风。
河南日报报业集团有限公司
2022年5月1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