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出彩报业

观《红旗渠》话剧有感
时间:2023-01-11 作者: 编辑:李富春

 作者:胡亚真

10月28日,习近平总书记来到了河南安阳林州市红旗渠纪念馆考察,指出红旗渠就是纪念碑,记载了林县人不认命、不服输、敢于战天斗地的英雄气概。要用红旗渠精神教育人民特别是广大青少年,社会主义是拼出来、干出来、拿命换来的,不仅过去如此,新时代也是如此。没有老一辈人拼命地干,没有他们付出的鲜血乃至生命,就没有今天的幸福生活,我们要永远铭记他们。今天,物质生活大为改善,但愚公移山、艰苦奋斗的精神不能变。红旗渠很有教育意义,大家都应该来看看。

在总书记的号召下,我于11月1日晚八点在河南共青团微信视频号上再次观看了《红旗渠》话剧。虽然5年前在河南省艺术中心现场观看过这个话剧,也亲临其境参观了红旗渠纪念馆,但是这次观看仍然给了我很大的震撼。当年,林县自然环境十分恶劣,天干地旱,吃水奇缺。很多人一辈子就洗三次脸,出生一次,结婚一次,临死一次。为了省水,吃过饭的碗都不洗,抓一把干土转圈儿一抹,就算完事。但是,林县人民不等不靠,宁肯苦干,决不苦熬,宁肯流血,决不流泪。积极想办法、跑门路。随着县委一声号令,引漳入林,千军万马不计酬劳,不讲条件,奋战在太行山悬崖绝壁上。天当房,地当床,吃野菜,带干粮,克服难以想象的困难,发扬愚公移山精神,逢山凿洞,遇沟架桥,削平了1250个山头,架设151个渡槽,凿通211个隧洞,硬是劈开太行山,修建了总干渠长70.6公里,干渠、分干渠、支渠、斗渠共1500多公里的“人工天河”红旗渠。清清渠水,惠及了全县17个乡镇,林县人民从此告别了吃水难的困境。

尤其是剧中的小吱吱给我留下了较为深刻的印象。吱吱从小父母双亡,在村子里吃百家饭长大,天真活泼,内心充满了对水的渴望。她有一盒胭脂,是杨贵从城里开会回来送给她的礼物。吱吱对这盒胭脂视若珍宝,从不离身,却从未使用过,原因很简单,舍不得用水洗脸。爱美之心,人皆有之,何况是小女孩儿呢。后来,吱吱看到大人饿着肚子开渠,就主动去给民工挖野菜,不幸遇难。一个年轻快活的、对未来充满信心并努力奋斗的生命,就这样消失了,有什么能比这更令人悲伤的呢?在为吱吱伤心的同时,我也忽然明白,修建红旗渠,不仅是县委的决策,也不仅是国家建设大局中的一隅,它更是一次发自人性的呐喊。“与天斗争”的精神,并非外力强加,更不是宣传灌输或长官意志,它本就植根于人类本性之中,是人之为人的天职所在。

红旗渠的修成,靠的是林县人民自力更生,艰苦奋斗,迎难而上,干事创业,锐意进取的精神,这种精神有冲劲儿,也有韧劲。当下,我们正处于一个强手如林、饿虎争食的环境中,更需要学习并弘扬红旗渠精神,始终保持一股冲劲和韧劲,绝不服输,勇往直前,闯出一片新天地。